(资料图)
【第0741期领导力修炼】王国钟 :优秀领导者,记住五个错误不能犯。《曾国藩:人最大的差距,是见识和格局》
转载自:日行一善共修平台(ID:RXYSGXPT)
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“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”,出自曾国藩家信。 这里的“识”指见识,人做大事,见识占主导,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,然后才是能力。 历史上有管鲍之交的故事,让人感动的同时,也佩服鲍叔牙的见识。 管仲之所以能够位居齐国宰相,干出尊王攘夷、九合诸侯、一匡也天下的重任,这与鲍叔牙的见识是分不开的。 据历史记载,管仲与鲍叔牙,他们俩一起经商时,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,少分给鲍叔牙,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。 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,管仲贪财,不讲友谊,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,他这样做,是由于他家贫困,多分给他钱,是我情愿的。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,都从阵上逃跑回来。因此人们讥笑他,说管仲贪生怕死,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。 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,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,就向人们解释说,他家有年迈的母亲供养,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。 管仲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,不但没有办成,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,还不如不办好。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,鲍叔牙却不这样看,他心里明白,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。事情所以没有办成,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。 后来管仲到了齐国,经鲍叔牙力荐,他终于成为了齐国上卿即丞相之位,被誉为“春秋第一相”,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。 我们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,有惊人的成就,倘若你有见识,再赋予一点才能,你就可以做到。 溪流里纳不下江河湖海,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,关系着一个人命理运势的高度。成大事之人,一定有深谋远虑的见识,“思想先行,行动跟进”,才能快人一步,做成大事业。见识和格局,决定了你的层次生活中,真正称得上生命层次的东西,不是名也不是利,因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。真正决定生命层次的,是人的见识和格局。有见识的人看得长远,有格局之人有大局观。 有时候眼睛看不到的东西,见识和格局却可以看到。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,正是满清国运危机存亡的时刻,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、大灾难的时刻。 在国家生死危难的时刻,曾国藩发表了《讨粤匪檄》。 他在文中痛呼 “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,一旦扫地荡尽。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,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” 。 接着号召 “凡读书识字者,又乌可袖手安坐,不思一为之所也”,动员广大知识分子参与反对太平军的斗争中。 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,但凭着一腔爱国之情,他在战争中自学成材,尽管他对建立军队,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,可是他以史为鉴、以战争为师。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,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、战阵之法,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。 见识与格局,决定了你的成就一个人想的不长远,做事自然不会长久,这是心中的见识和格局的狭小所造成的。 在做事方面,有这样的两种人,有的人做事,只注重眼前利益,有的人做事却目光长远。 生活中,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幸的事情,真正有见识和有格局的人,会提前就预想到各种意外,他们快人一步,早早就布下了应对之策。而有的人则是活一日算一日,不提前做规避风险的措施,结果是一旦是遇到难处,就会束手无策。 曾国藩说: “明有二端:人见其近,吾见其远,曰高明;人见其粗,吾见其细,曰精明”。意思是“明”有两种,一种是“高明”,看得比一般人深远,高瞻远瞩;一种是“精明”,看得比一般人细致,明察秋毫。 高明者有格局,能纵览全局,观其大略,知机应变;精明者有见识,聚焦细节,观其精微,由果溯因。 免责声明: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,内容仅供学习、交流之用,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。文章综合来源网络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后台联系